推薦信息
- 從紡織市場預判:這場疫情或2020-03-06
- 優(yōu)衣庫超過100家中國門店恢復2020-03-05
- Stella McCartney起訴Steve 2015-10-12
- 美國一黑客入侵H&M網站 外泄2015-10-12
- 拼設計師的時代:大牌流行趨2015-09-30
熱門信息
- 從紡織市場預判:這場疫情或2020-03-06
- 優(yōu)衣庫超過100家中國門店恢復2020-03-05
- Stella McCartney起訴Steve 2015-10-12
- 美國一黑客入侵H&M網站 外泄2015-10-12
- 拼設計師的時代:大牌流行趨2015-09-30
- Chanel 高級定制紀錄片視頻2015-08-25
- 羽絨皮草:創(chuàng)新設計 專注品質2013-02-04
- 衣戀中國跨界經營餐飲 復制服2013-02-01
國際動向
紡織業(yè)開拓東盟市場機遇
發(fā)表時間:2008-04-08 00:00:00 作者: 來源:中國服裝網 瀏覽:次 我國紡織行業(yè)是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的優(yōu)勢產業(yè),而東盟將是我國實施這一戰(zhàn)略的重點地區(qū)。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與東盟國家相比,我國紡織品出口優(yōu)勢明顯。雖然東盟部分國家將一些紡織產品列為敏感產品進行保護,但正常降稅進程啟動后,我國紡織企業(yè)開拓東盟市場將面臨新的機遇。
中國與東盟紡織業(yè)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與東盟的紡織品貿易一直保持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2004年,中國從東盟進口紡織品7.43億美元,進口最多的產品為棉紗、化學纖維長絲、化學纖維短纖等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中國出口東盟的紡織品和服裝達到43.72億美元,品種范圍比較分散,針織服裝和棉紗、棉線最多。
總體來說,在我國與東盟的紡織品貿易中,東盟仍處在產業(yè)鏈的上游,我國相對處在下游位置:在服裝貿易方面,我對東盟有較強的出口優(yōu)勢;在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方面,雙方均有較大的進出口量。但從進出口產品經過的加工程序看,從東盟進口的產品仍然處在紗線等較為上游的環(huán)節(jié),而我對東盟出口較多的則是經過一定加工處理的布料等織物。紡織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轉移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在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投資的各類企業(yè)已超過1000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紡織品企業(yè),柬埔寨、越南等國家還接了中國紡企的許多訂單。
“降稅計劃”將促進出口東盟
紡織行業(yè)是我國目前最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yè)之一。廣西社科院東盟問題專家古小松認為,隨著今年7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降稅計劃”的啟動,盡管東盟部分國家將一些紡織產品列為敏感產品進行保護,但敏感產品數(shù)量畢竟有限,而且敏感產品也將逐步進行降稅,今后我國對東盟的出口優(yōu)勢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東盟博覽會官方網站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正常降稅啟動后,我國與這些國家紡織品稅率將會顯著降低。泰國紡織品平均稅率為21.5%,經過正常產品降稅過程,2007年1月1日起降至10.6%,2009年1月1日起降至4.7%,2010年降為零;馬來西亞紡織品平均稅率為16.8%,2007年降至9.2%,2009年降至3.9%,2010年取消紡織品關稅;印尼紡織品稅率多在5%以下,前期基本不降稅,2009年降為零。
擴大紡織品加工合作遇良機
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紡織品貿易和我國紡織品貿易的整體情況是有一定差別的。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主要是服裝等制成品的出口,向歐、美等地區(qū)提供消費品。而與東盟國家的紡織品貿易少部分為服裝等制成品向消費市場的出口(如新加坡),而更多地集中在紗線、棉布、化纖布等半成品的出口,體現(xiàn)為產業(yè)合作的關系。
這種貿易格局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我國與多數(shù)東盟國家以加工貿易方式所進行的區(qū)域性的分工,即企業(yè)利用我國具有優(yōu)勢的原料、勞動力及加工能力生產紗線、布料等中間產品性質的紡織品,再到東盟國家(如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加工成服裝等成品出口;二是在紡織品配額體系下所進行的一種安排,在我國加工紡織品,再到東盟國家加工成服裝,以使用東盟國家的配額出口到歐、美等消費市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構建,使我國紡織行業(yè)面臨重大發(fā)展機遇。中國和東盟紡織產業(yè)相對較弱的國家進行國別之間的合作,在東盟國家開展紡織品加工,可以規(guī)避貿易摩擦、降低貿易風險。
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紡織企業(yè)“走出去”的能力很成熟,到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投資設廠、銷售,也可以幫助輸入國解決就業(yè)、稅收等問題,壯大其紡織產業(yè)結構,對東盟國家是很有益的。
中國與東盟紡織業(yè)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與東盟的紡織品貿易一直保持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2004年,中國從東盟進口紡織品7.43億美元,進口最多的產品為棉紗、化學纖維長絲、化學纖維短纖等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中國出口東盟的紡織品和服裝達到43.72億美元,品種范圍比較分散,針織服裝和棉紗、棉線最多。
總體來說,在我國與東盟的紡織品貿易中,東盟仍處在產業(yè)鏈的上游,我國相對處在下游位置:在服裝貿易方面,我對東盟有較強的出口優(yōu)勢;在紡織原料和中間產品方面,雙方均有較大的進出口量。但從進出口產品經過的加工程序看,從東盟進口的產品仍然處在紗線等較為上游的環(huán)節(jié),而我對東盟出口較多的則是經過一定加工處理的布料等織物。紡織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轉移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在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投資的各類企業(yè)已超過1000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紡織品企業(yè),柬埔寨、越南等國家還接了中國紡企的許多訂單。
“降稅計劃”將促進出口東盟
紡織行業(yè)是我國目前最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yè)之一。廣西社科院東盟問題專家古小松認為,隨著今年7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降稅計劃”的啟動,盡管東盟部分國家將一些紡織產品列為敏感產品進行保護,但敏感產品數(shù)量畢竟有限,而且敏感產品也將逐步進行降稅,今后我國對東盟的出口優(yōu)勢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東盟博覽會官方網站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正常降稅啟動后,我國與這些國家紡織品稅率將會顯著降低。泰國紡織品平均稅率為21.5%,經過正常產品降稅過程,2007年1月1日起降至10.6%,2009年1月1日起降至4.7%,2010年降為零;馬來西亞紡織品平均稅率為16.8%,2007年降至9.2%,2009年降至3.9%,2010年取消紡織品關稅;印尼紡織品稅率多在5%以下,前期基本不降稅,2009年降為零。
擴大紡織品加工合作遇良機
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紡織品貿易和我國紡織品貿易的整體情況是有一定差別的。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主要是服裝等制成品的出口,向歐、美等地區(qū)提供消費品。而與東盟國家的紡織品貿易少部分為服裝等制成品向消費市場的出口(如新加坡),而更多地集中在紗線、棉布、化纖布等半成品的出口,體現(xiàn)為產業(yè)合作的關系。
這種貿易格局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我國與多數(shù)東盟國家以加工貿易方式所進行的區(qū)域性的分工,即企業(yè)利用我國具有優(yōu)勢的原料、勞動力及加工能力生產紗線、布料等中間產品性質的紡織品,再到東盟國家(如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加工成服裝等成品出口;二是在紡織品配額體系下所進行的一種安排,在我國加工紡織品,再到東盟國家加工成服裝,以使用東盟國家的配額出口到歐、美等消費市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構建,使我國紡織行業(yè)面臨重大發(fā)展機遇。中國和東盟紡織產業(yè)相對較弱的國家進行國別之間的合作,在東盟國家開展紡織品加工,可以規(guī)避貿易摩擦、降低貿易風險。
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紡織企業(yè)“走出去”的能力很成熟,到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投資設廠、銷售,也可以幫助輸入國解決就業(yè)、稅收等問題,壯大其紡織產業(yè)結構,對東盟國家是很有益的。
領導與支持單位: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版權所有:四川省服裝(服飾)行業(yè)協(xié)會 合作單位: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
地址:成都市金牛區(qū)金仙橋路18號 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科研4樓2410室
電話:028-87686079 028-87686039 傳真:028-87686079 郵編:610031 E-mail:scga@vip.sina.com
法律顧問:四川銀證律師事務所 總顧問:臺軟國際有限公司
蜀ICP備08000062號-1 技術支持:華企資訊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