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性別,推出男生女生款似乎是各行各業(yè)的主流思維,但MUJI最近有一個消息炸開了鍋。
據(jù)日媒報道,MUJI 計劃最早將在 2022 年春季實現(xiàn) 50% 的服裝(不包括襪子)采用男女通穿的設計,總共差不多是 250 款。更重要的是,這將是 MUJI 全球范圍的策略。
也就是說,未來隨意進入一家MUJI店鋪,都會看到有過半的服裝,不再有“性別之分”。

在報道中,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無性別服裝將可以為LGBT群體服務”,“今年春季在推出第一波男女通穿商品以后
,銷售勢頭良好,希望盡快增加商品數(shù)量”
。
所以,MUJI為什么要大張旗鼓“無性別”
,難道要主打LGBT市場
?
其實無須意外這個大動作。
MUJI有一個子品牌叫MUJI Labo,早就開始踐行“無性別主義”的思路,并且售價也會比MUJI要更貴一些,且已頗見成效。
在該品牌的介紹中寫道:“MUJI Labo 制作的衣服不分性別、年齡或體型
,男女通穿。這里遠離裝飾時尚的實驗室
。從這里,將誕生未來的MUJI”
。
這也就是擺明了說,“無性別”將是MUJI的未來。

而MUJI的無性別的背后,迎合的也仍是其品牌調性
。
“比起掛滿服裝的衣櫥,不如貼合自己的生活,僅收掛真正必要的數(shù)件衣服”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允許夫妻、父母共享衣櫥來創(chuàng)造最低限度的衣櫥”
通過這些文字介紹可見,MUJI倡導的是打造一個更簡單的家庭衣櫥
,它推出“無性別”商品的背后
,仍然其一貫的“性冷淡”
。
“無性別風潮” ,都刮到哪兒了?
整體看下來 ,MUJI未來推出的“無性別”服裝
,一定還是從“簡潔設計”出發(fā),用“樸實無華”去打破服裝的性別邊界
。
但在時尚圈,“無性別風”其實早就刮起來了。
“Unisex”(無性別)這個詞首次出現(xiàn)在了1968年的《紐約時報》。此后
,這一時期的百貨公司商品目錄開始增設“his & her”的新分類
,廣告中的男女模特皆身穿相同款式的蕾絲喇叭褲搭配紐扣襯衣。
再來看看近期。
ZARA在2016年推出首個無性別系列,并直接干脆冠名該系列為“Unisex”。緊隨其后還包括一眾快時尚品牌
。

今年,珠寶品牌Mikimoto就與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çons 合作推出一系列男士珍珠首飾入局男性珠寶市場,主題也鮮明的選擇了“無性別(Genderless)”
,希望男士們放下對珍珠的“性別成見”。

Gucci在去年推出的“男士裙子”系列雖然引起群嘲,但在奢侈品圈 ,大膽的“無性主義”早就成為品牌們探索的方向。

而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匡威 ,也在去年推出首個無性別服裝系列SHAPES
,年輕人對此很買單。

此外,美妝圈這股風更是猛烈 。Givenchy推出了無性別彩妝系列“Mister”
;Milk Makeup,推出了適合兩性的管式彩妝
;MAC
、Tom Ford
、Marc Jacobs、NYX等品牌均推出了男女通用的產(chǎn)品系列
。

大牌推出無性別系列的同時,甚至有一些品牌正是主打無性別的理念而誕生。
2018年,美國首個無性別美妝品牌“Fluide”誕生
,該品牌主張“Makeup For Everyone”
,官網(wǎng)海報濃濃的LGBT風
。
在國內,強調“無性別”理念的服裝品牌“bosie”、以及美妝品牌“HASHTAG”都是這領域快速成長的新銳品牌。 綜上,時尚圈可以說是“無性風”的風眼,但其實也有不少行業(yè)開始嘗試借用這一理念吸引消費者。 比如,倫敦百貨公司 Selfridges 就發(fā)起“Agender(無性別)”計劃,在其線下店鋪中設置無性別貨區(qū)以此吸引顧客。在海報上則清楚的把代表性別的“HE” 、“SHE”劃掉
,倡導顧客重視自我內在的“ME”是誰。
男性禁止使用女性產(chǎn)品 、女性也不能使用男性產(chǎn)品的這一觀念
,似乎正在被打破
,“性別區(qū)分”將不再是商品固守的規(guī)則
。
男性愛美,追求精致、女性陽剛、獨立;消費的性別邊界正在逐漸模糊,“無性別消費”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文化。
但對品牌來說,無論是將這一理念運用在產(chǎn)品端還是營銷端,時有趣認為都仍然需要注意一個問題:
從無印良品來看,感覺它的“無性別”就是“中性”風;從時尚品牌來看,“無性別”似乎是男生可以穿粉色、畫上指甲油,可以使用有女性元素的用品;而女生也可以變得很硬朗、陽剛,很MAN。
但在眾多強調“無性別”的品牌中,時有趣發(fā)現(xiàn)他們普遍有一個共同的主張是:不論性別、身份,做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風格。
可見,品牌不能單純的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無性別”,它不是“LGBT”,不是“中性”,也不是“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而是超越性別偏見
,倡導更有包容文化的品牌態(tài)度
。
綜上,“無性別消費主義”的核心,其實是拋棄對傳統(tǒng)兩性需求的定義,正視越來越復雜的消費者需求,去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本身是什么。
而對品牌來說,主打無性別標簽對新一代消費者來說,也正是呼應了他們追求個性獨立,反對千篇一律的審美需求。對于無性別品牌來講,倡導人人可用,本身就意味著更多的用戶范圍,使無性別標簽成為一個品牌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