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奢侈品市場進入下行期
,這對以大中華區(qū)為掘金陣地的奢侈品可謂是當頭棒喝
,隨著市場日漸蕭條,業(yè)績下滑伴隨著降薪
、離職
、關店等一系列的陣痛,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打折
,其中以服裝品類最為明顯
,此刻的奢侈品也開始出現(xiàn)了庫存危機,而打折則成為去庫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
隨著打折周期和力度的不斷加大
,有些品牌干脆直接降價,也就是所謂全球同價
,從今年初香奈兒首先打響全球同價第一槍之后
,Hugo Boss也在2月宣布調低大中華區(qū)產品價格,有消息人士指出
,Prada也在醞釀在華降價事宜
。其實奢侈品在華降價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腕表品牌宇舶,早在2014年LVHM集團旗下腕表品牌便提出全球同價策略
,首先將內地與港澳地區(qū)的腕表價格進行全線統(tǒng)一
。
對于奢侈品在華自降身價,圈內眾說紛紜
。無論是迫于業(yè)績壓力的品牌方
,還是降價會自損形象的專家派,亦或是降價會不會降質的消費者疑問
,奢侈品降價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
在筆者看來,國內消費者早已告別盲目消費和跟風消費的階段
,品牌的價值不僅僅是LOGO而已
,設計、品質
、服務
,當消費者向產品型過渡,品牌單純希望借助降價來拉攏消費者的策略顯得有些很傻很天真。
在奢侈品從感性到理性過渡的當下
,品牌需要與消費者進行平等交流
,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快速做出調整。降價如果沒能伴隨一系列的策略
,其實就是自降身價的行為
,反而會對品牌價值造成傷害。降價是把雙刃劍
,品牌如何用好這把劍遠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
。(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