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海關統(tǒng)計,中國紡織服裝貿易2013年出口額為2840.7億美元,占全國貨物貿易比重12.9%
,位居機電和輕工產品之后
,為第三大出口行業(yè)。自1994年以來
,中國已經連續(xù)18年保持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第一,所占份額從12.5%上升至2012年的36%。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紡織服裝出口產品都采用一般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明顯減少。據(jù)中國海關統(tǒng)計
,1995年紡織品服裝一般貿易出口額所占比重為56.6%
,加工貿易占43.3%;到2013年
,一般貿易所占比重高達75.4%
,加工貿易只剩14.7%。而且
,民營企業(yè)已占我紡織服裝出口的絕對主導地位
。到2013年,民營企業(yè)出口額占紡織服裝出口額的62.5%
,三資企業(yè)占24.3%
,國有企業(yè)占13.1%。同時
,中國也是全球多國紡織服裝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根據(jù)歐美日海關進口統(tǒng)計,2012年
,中國紡織服裝分別占其進口比重的40%
,39.3%和72.4%
。即便美國次貸、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
,外商將訂單的部分轉移至南亞
、東南亞地區(qū),致使中國在美歐日等傳統(tǒng)市場的份額下降3-5個百分點
,但中國站全球的貿易份額3年間仍上升了4個百分點
。
中國紡織服裝綜合競爭力仍居全球首位,中短期內地位難以撼動
。不論從產業(yè)鏈配套
、勞工素質,還是基礎設施建設
、服務水平
、交期保證等方面,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與我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而且
,該地區(qū)的工資開始逐步上漲,以最低工資為例
,越南上漲最快
。2013年比2010年上升103%,泰國上漲82%
,印尼上漲46%
,印度上升41%。
雖然社會輿論普遍認為紡織服裝業(yè)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
,產能過剩
,屬于“夕陽產業(yè)”。但我們認為
,所謂“衣食住行”
,永遠不會淪為夕陽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