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手記
第一次打電話,盧山在歐洲某地。第二次,在汕頭。第三次,剛從北京回來
,領回了由中國
服裝協(xié)會頒發(fā)的2013年“中國服裝年度人物獎”。
見到盧山,第一感覺自然是親切
。曾經的他
,是我們中的一員,從1995年至2009年
,盧山曾任成都電視臺總制片人,《運動時空》《今晚800》《新聞新讀》欄目制片人
、主持人。主持人生涯中
,最難忘的當屬坐鎮(zhèn)成都電視臺汶川地震直播臺,那時
,他既是新聞直播間里的主播
,也是地震直播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無論多少次余震,他都堅持為廣大民眾播報災區(qū)一線的新聞
。提到這一段
,他說:“其實我也害怕,可我想今天就算把我撂倒
,也必須堅守在主播臺。”也就是那一年
,他贏得了成都電視臺金牌主持人的稱號。
盧山見到我第一句話是:你的打扮變了。我有些意外,因為我們少說也有十年未曾謀面了
。只能說
,對人穿衣打扮如此敏感深刻
,是盧山的天賦
,不難理解,受此驅使
,他最終塵封過去的輝煌
,開啟新的事業(yè)
。
盧山知道采訪不會那么正式和嚴肅,所以選擇了淺條紋襯衫、淺棕色格紋西裝、淺色口袋巾
、深色褲裝,既講究
,又輕松
。盧山說
,全是我們自己的品牌。從對國外品牌的狂熱追求
,到現在非自家品牌不穿
,盧山這樣做倒不全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是因為自己公司的品牌無論從設計
、生產、運營
,早已是國際化的產物。如今
,往來交道的都是國際服裝界有影響的人物,自己品牌請的
設計師也是那些大牌設計師,而加工服裝的工廠也在為這些大牌生產,不在意大利就在葡萄牙
。“過去我們中國的工廠大部分成為世界各國品牌的貼牌工廠
,所以中國叫世界工廠
,現在我拿著我的品牌到歐洲去讓他們給我做加工,這種自豪感我相信大家是能理解的
。”盧山在領獎時說的這段話,其中分量不言而喻
。
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一直是令人關注的話題,所謂文化的差異、理念的不合導致許多企業(yè)的所謂國際化不過是面和心不和
,甚至只是團隊里多了幾個老外
。在服裝業(yè),真正做到像盧山他們這樣深度國際化的
,不僅在四川,甚至在全國
,并不多
。
曾經的新聞生涯 ,造就了盧山沉穩(wěn)的氣質和清晰的思維
,更重要的,是一分責任
。“我希望能夠見證從弱小到強大,從中國的本土企業(yè)走向國際化的歷程
,我希望是這個企業(yè)的見證者,也希望是這個行業(yè)的見證者
,以前當主持人,我是一個事件的記錄者
,現在我想做一個事件的記錄者兼親歷者。”
殊途同歸 ,盧山以另外一種方式
,踐行理想
,不曾懈怠。
故事
到歐洲去,讓他們給我的品牌做加工
金牌主持人的華麗轉身
上世紀90年代,是當時愛臭美的年輕人比較難受的時代,好看的
衣服乏善可陳,要想讓自己穿得時髦不會泯然于眾人,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托人從廣州帶,還有一個就是去青年路淘
。
作為當時的時髦人士,盧山也是這條路上的
?停彩窃谶@里
,他結識了一個攤位的老板劉長明
,很快成為好朋友,在一起聊的話題都跟服裝有關
。后來,劉長明在盧山影響下
,決定結束已經日漸衰微的服裝散貨生意。劉長明自創(chuàng)品牌之后
,盧山更是將自己對服裝品牌建設
、設計方面的知識都貢獻了出來
。公司搬到廣州,盧山在業(yè)余時間還打飛的過去給他們上課
,參與產品開發(fā)。盧山說
,劉長明初中畢業(yè)
,文化程度不高
,但學習能力特別強,而且
,運營一個品牌需要非常大的投入
,不是所有老板都有這樣的魄力和膽識
,觀念的轉變是非常難的。當時青年路那些老板后來分化得非常厲害
,有的家道中落,有的去做房地產
、修鋪面
,還在堅持做服裝的
,幾乎沒有了。盧山鼓勵劉長明
,這個行業(yè)很多好的設計師
、品牌創(chuàng)始人,并不是專業(yè)出身
,但一樣成就了很好的品牌,要有信心
。
劉長明一直在邀請盧山加盟,一方面盧山自己的本職工作正干得興起,另一方面公司在廣州,讓盧山無法照顧家庭。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堅守主播臺沒日沒夜的工作,讓盧山心生許多感慨,人生苦短,珍惜生命,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受家庭影響,盧山自幼喜歡畫畫,有段時間,每天臨摹一幅芥子園畫譜是他的功課之一,后來陰差陽錯,沒有報考藝術專業(yè),先學財務,后學新聞,畢業(yè)后進了電視臺。但對視覺藝術的喜愛,對服裝的興趣,卻作為他的愛好一直保留著。
這時劉長明的公司也從廣州搬回了成都。自有品牌經營有了一定規(guī)模,公司又簽下了一個意大利品牌15年的代理權,空缺的職位特別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最合適的人非盧山莫屬。這一次,盧山沒有太多猶豫,向電視臺提出了辭職。這樣一個優(yōu)秀新聞人的辭職自然在單位里引起了不小震動。盧山對挽留他的領導說,讓我去試試吧,干不了我再回來。但盧山知道,這一步跨出去,不可能再回頭了。
找歐洲的工廠給我做加工
很多媒體人到公司負責企劃宣傳,盧山也不例外,但他主要做的還是品牌經營、設計
,整個市場規(guī)劃
、產品設計
、供應鏈選擇、管理等這些非常專業(yè)的工作
。
盧山所在的服裝公司,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一條國際化的運營道路,但說起來容易
,真正做到卻不容易。盧山說
,很多國內企業(yè)號稱走向國際市場,實際上沒有真正進入
,現在銷售幾十億的企業(yè),到國外去都是兩眼一抹黑
,要靠當地溫州人幫忙
,到了國外等于沒到國外
。還有一些企業(yè),作秀成分更多
。盧山覺得
,國際化必須落到實處
,包括國際化的團隊、市場
、供應鏈等
。
國際化的設計和供應鏈是盧山最看重的,除了通常理解的服裝設計,還有服裝陳列室
、店面設計也全用國外設計師的。盧山說
,樹立一個品牌的形象
,一定要遵循國際通用的標準和慣例
,不能自說自話。
在供應鏈資源整合層面,盧山積極探索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好品質
、為企業(yè)實現更高價值的供應鏈資源
,只要發(fā)現一個好的供應鏈,不論國內還是國外
,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探訪、洽談
。在2012-2013年這段時間,盧山通過與服裝協(xié)會外出考察
,終于在意大利
、葡萄牙找到了一些適合自己企業(yè)的工廠
,了解到國際價格與中國之間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通過不斷談判
,最終使得國外加工成本跟國內相近
,甚至有些單價已經低于中國
。這種整合,使得企業(yè)的高端產品有了非常好的板型和品質提升
,也為企業(yè)在國際化供應鏈
、國際化產地的工作落實上再添華麗一筆
。
在公司努力進行國際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加入意大利佛羅倫薩pitti uomo男裝服飾展會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進入這個展會,可以說是取得了進入意大利服裝圈的敲門磚
,是值得信賴的品牌的一個標志
,過去亞洲品牌都沒參加
,后來逐漸有了日本館、韓國館
,現在
,中國還只有盧山他們這家服裝公司參加
。展會上
,盧山他們逐漸結識了很多意大利服裝圈的人,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國外客戶
,讓他們的服裝先后銷售到了意大利、瑞士
、俄羅斯
、烏克蘭
、南非等33個國家。訂貨時這些國外客戶都被請到成都
,目的是讓他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公司
,了解西部
。盧山說,最多時來訂貨的外國客戶滿滿當當坐了一大巴車
。雖然這些國外訂單只占全年銷售的百分之十
,卻為公司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國際影響和口碑
。
國際化是一種思維方式
對于一個國際化的服裝公司而言,可以說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和外國人打交道 ,怎樣和他們相處,盧山有很多心得
。
很多人以為懂外語就是國際化 ,但在盧山心中
,國際化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是語言:“國際化需要閱讀和掌握大量的國際慣例
,包括對國外法律
、人文甚至思維方式的了解
,這是國際化首先要做到的思想準備。”在盧山看來
,首先要了解對方
,這樣不管是合作還是談判才有更強的資本。盧山一年至少去6次意大利
,除了洽談工作
,他還會在閑暇時感受意大利的文化與生活
,美食與風景
,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
“做新聞讓我具備了兩個特殊的能力,第一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二是極強的溝通能力。”盧山說。包括曾經在媒體上解說意大利甲級聯(lián)賽,采訪意大利球星的經歷,都為盧山了解意大利奠定了基礎,對意大利歷史、文化、人文充滿了了解與喜愛,這也使得盧山在與意大利合作伙伴的溝通合作中更加融洽、順利。
對于盧山所在公司來說,大量業(yè)務都要和老外合作,所以必須保持良好心態(tài) 。盧山說
,我們去過國外那么多國家和城市
,大家相處,就是一起共事的同事
。中國人和外國人相處有兩個問題
,要講所謂的國際禮儀,為了禮儀
,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二是另一個極端
,拒絕溝通,各想各的
,表面一團和氣
,最后無法合作
。盧山說
,我們的合作都是對等合作
,要吵架,達不成一致各退一步
,自己思考
,和對待任何一個同事的方式是一樣的。
現在盧山所在的服裝公司,三大品牌占領不同市場,國內總體店數量600多家,全國銷售利潤總額排名在六十到八十之間,西部第一。
對話:我在國外常常感到中國元素的強大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們一直走國際路線,但服裝尤其男裝,感覺歐洲品牌更有優(yōu)勢,你們怎么競爭?
盧:其實歐洲人不像我們,只認大牌,他們是尊重設計的,只要獨特,面料有特點,一樣喜歡,沒有人對大牌無條件追捧。我覺得一味迷戀奢侈品的時代一定會過去,美國曾經是奢侈品的消費大國
,后來是日本
,再后來是阿拉伯,然后是中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所有奢侈品都會是曇花一現,所有消費奢侈品的國家最后都會崇尚實用和簡約
。
記:轉行幾年,最大改變是啥?
盧:一個新人進入這個行業(yè),壓力很大,我反正哪兒都不服輸。變化是眼界更開闊了,我覺得現在再回去做媒體,思維方式又會不同。媒體經營和我們的經營本質一樣,我們不能完全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也會做大量社會公益。
記:最大的不適應是什么?
盧:原來對服裝的理解更多是陽春白雪的東西,但面對市場是兩回事,你覺得很漂亮的東西
,不一定能銷售
,比如必須考慮鄉(xiāng)鎮(zhèn),比如仁和春天的消費者構成大量來自二三線城市
,他們的喜好就有區(qū)別。
記:原來還是有些太理想化了。
盧:有些理想主義。比如
,四川男性平均身高1.66米多一點,衣服板型要考慮矮個子咋個處理
。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和國外不一樣
,比如我們穿不來皮底
鞋,不會穿高領毛衣,多數中國男性大肚子
,脖子短
,不能按國外的審美觀來設計。
記:你現在是愛好變成了事業(yè)。
盧:這樣工作起來比較愉快,原來覺得高山仰止的品牌,現在一點都不神秘,也在給我們生產東西;知名設計師
,在雜志上看到的
,現在就一起吃飯,甚至你考慮到的流行趨勢
,他還沒考慮到。這個行業(yè)充滿了機會
,我們現在服裝的個性化沒有真正實現
,有大量空間
,真正有設計感
、適應不同人群的品牌,很少
,而年輕人適合的潮牌,像zara這樣的超級巨無霸
,中國也沒有
。國外已經進入完全細分的市場
,幾乎沒有全系列的概念
,未來十年一定是中國單品大發(fā)展的十年
,我們整個服裝消費卻還在蒙昧期,未來非常寬廣
。
記:你覺得中國服裝優(yōu)勢在哪?
盧:現在是真正中國優(yōu)勢的時代,我每次在國外能感受到中國服裝強大的一面
,只要有中國元素的東西就好賣,大牌的設計都往中國元素靠
,gucci今年的毛衣,繡的是宋徽宗一幅花鳥圖
。很悲哀
,中國時代來臨了
,我們自己還沒意識到這個
,還在追洋東西
。中國會是服裝流行一個重要區(qū)域,有點像80年代末的日本
。我們公司未來的路
,在現有環(huán)境里理念比較靠前,今后會繼續(xù)走國際化道路
,走徹底。國際化是兩方面的
,我們往往強調民族的是世界的
,但很少強調如何按世界的統(tǒng)一法則要求民族的東西
,如果不具有國際化的思維
,民族的東西永遠不可能成為全世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