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銀行高盛也指出
,2020年時中國國內運動服裝銷售額將達2540億人民幣(合367億美元),較2015年的1650億人民幣(折合238億美元)猛增了53.8%
。
今年初,《經濟學人》雜志發(fā)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yè)》
。報告指出
,2016年國內體育健身市場規(guī)模接近1.5萬億人民幣,其中體育產品和裝備的消費額占了近70%
,預計2015至2020年期間運動服裝銷售額將躍升增長50%以上
。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也指出,2020年時中國國內運動服裝銷售額將達2540億人民幣
,較2015年的1650億人民幣(折合238億美元)猛增了53.8%
。
這些數(shù)據(jù)非常直觀的傳達出一個訊息就是,中國的運動品市場將迎來久違的春天
,而一場洋
品牌與本土品牌的市場爭奪戰(zhàn)也在所難免
。
年初,國際品牌動作不斷
,但是都將重點放在了品牌宣傳與明星代言身上
,而我們的本土品牌要走的路似乎更為復雜艱難。
洋品牌:緊跟時尚 押寶代言人
阿迪達斯是最早轉變經營政策的品牌
,產品設計中加入大膽的時尚元素
,簽約眾多娛樂明星代言,通過幾年的努力
,阿迪已經把時尚玩轉的非常透徹
,并且也在大眾心里也留下了清晰的品牌形象,業(yè)績更是蹭蹭蹭的上漲
,總體來看阿迪的這次時尚之旅穩(wěn)賺不賠
。
嘗到了甜頭的阿迪今年還是將重點押在明星代言上,前不久又將張鈞蜜和惠若琪兩位收入麾下
,黑白巨幅海報
,不但時尚感十足,還將運動的張力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
旗下品牌銳步也開始在中國跑馬圈地
,一口氣簽下王德順、袁姍姍
、吳磊為其大中華地區(qū)的代言人
。“最帥大爺”王德順,不服老的精神為品牌注入了許多勵志情懷
,憑著馬甲線走紅的袁姍姍
,則是許多女性心中的健身女神,三位代言人
,三個年齡段
,但傳遞給大眾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
銳步將海外代言人鎖定在了火遍全球的超模吉吉.哈迪德身上,而吉吉也是以酷愛健身出名
,在她個人的ins上
,經常能看到她分享自己在健身時的照片。
阿迪在時尚與代言人的選擇上已經成為其他品牌學習的標桿
,從代言人身上找到與品牌相契合的特質,在通過代言人將品牌的理念準確的傳達給消費者
,這才是一位合格的代言人要起到的作用
。
阿迪的老對手耐克今年也開始試水明星代言,邀請王俊凱參觀耐克總部
,為李宇春拍攝宣傳片
,雖然沒有官方申明代言事宜,但是合作的意向已經非常明顯
。通過這兩次接觸
,耐克在大中華區(qū)賺足了眼球,可是在海外市場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2016年11月耐克與吉吉.哈迪德的妹妹貝拉.哈迪德達成合作
,但是粉絲卻不買賬,大家普遍認為貝拉纖瘦的身材不符合耐克運動品牌的定位
,所以說
,找代言人是一項技術活,耐克在這方面還有功課要做
。
靠著蕾哈娜起死回生的彪馬
,也沒閑著,簽下頭牌網紅卡戴珊家族的小妹凱莉.詹納
,金小妹在ins上坐擁超過9000萬粉絲
,在里約奧運會爆紅后的張繼科微博上粉絲才800萬而已,金小妹能否像蕾哈娜一樣成為彪馬的繆斯女神
,我們拭目以待
。
在產品已經做到足夠成熟,且明顯帶有自家特色的情況下
,洋品牌紛紛開始在代言人身上做文章
,從知名運動員到娛樂明星還不夠,網紅也成了各家互相競爭的籌碼
。
國產品牌:緊跟市場變化 深耕細分市場
度過2008年體育用品公司的狂歡盛宴后
,國產品牌的發(fā)展一度處在低迷的狀態(tài),直到近兩年才緩過來
,雖然交出了還算體面的財報
,但挑戰(zhàn)依然存在
。
前不久,安踏公布了2016年財報
,營收達到133.5億元
,股東應占溢利增加16.9%至23.9億元,現(xiàn)金流維持充足
,自現(xiàn)金流入增加33.9%至19億元
。
但安踏CEO丁世忠卻說,“市場變化太快了
,如果一個模式三年不變
,離衰敗就不遠了。”今年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一年
,如何規(guī)劃好今年的發(fā)展計劃顯得尤為重要
。
安踏在2015年提出千億目標后,“單聚焦
、多品牌
、全渠道”戰(zhàn)略應運而生,并且開始重新定位品牌形象
,多次收購高端品牌來完善品牌矩陣
。嘗試打破在國人眼中國產品牌“土里土氣”的形象。
老大哥李寧去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全年業(yè)績收入上升13%至80.15億元人民幣
,毛利率提升1.2個百分點,很多人將成功都歸于李寧個人身上
,甚至給李寧的歸來抹上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但他本人表示,“沒有那么多故事
,最重要的還是把產品體驗做好
、把品牌做好。”
注重用戶體驗
,當在選購李寧的產品時
,你還可以收獲很多“額外”的服務:李寧品牌體驗店提供集綜合體能訓練、跑步課程培訓
、科學人體運動測試
、特色約跑等服務為一體的互動平臺等,而這些體驗是消費者在其他品牌那里完全不能享受的
。
放寬眼界
,注重電商銷售,李寧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李寧電商業(yè)務保持了不俗的增長勢頭
,全年收入同比上升約90%
,李寧本人也在公開場合中表示“通過數(shù)字化去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李寧的體驗價值是李寧團隊的追求。通過與用戶的緊密互動
,捕捉潛在的消費數(shù)據(jù)
,這也是李寧最看重的”。
緊隨在安踏之后
,361°也發(fā)布了2016年年報
,全年營收達50.227億元,同比增長12.6%
。其中
,鞋類產品銷售占總營業(yè)額比例增加至43.9%,服裝銷售占總營業(yè)額39.1%
。
整個2106年,361°在產品研發(fā)和海外市場拓展方面大做文章
,研發(fā)開支占企業(yè)營業(yè)額的3.7%
。在時尚設計、塑型及面料選擇方面引入先進物料
,同時自主開發(fā)了SAC-air
、NFO、Quikfoam等技術以提升鞋類產品功能性
。截至去年12月底
,361°已取得210項專利。
海外市場拓展也沒有停滯
,截至去年底
,361°在巴西、美國
、歐洲及我國臺灣地區(qū)分別建立了1017
、264、67及20個銷售點
,其中在歐洲覆蓋了英國
、德國、法國
、奧地利及瑞士
。數(shù)據(jù)顯示,361°國際營業(yè)額同比增長80.6%
。該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分析
,未來三至五年,國際業(yè)務將日漸成為企業(yè)營業(yè)額重要貢獻來源
。
在洋品牌的壓制下
,國產品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也為其他處在迷茫期的本土品牌帶來了不少的信心,雖然目前占據(jù)中國市場份額前兩位的仍是耐克和阿迪達斯
,但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環(huán)境下
,國產品牌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