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來
,人民幣匯率趨穩(wěn),貶值預期趨緩
,相關部門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的系列舉措逐步顯現成效。此外
,美聯儲加息延后為新興經濟體帶來喘息機會,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壓力短期下降
。
業(yè)內人士表示
,自去年美元指數不斷走強以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都出現了較大幅度貶值
。但是
,在全球需求疲軟的情況下,貨幣貶值對出口的拉動效應有限
。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
,由于跨區(qū)域上下游分工和產業(yè)內貿易的普遍存在,某一個經濟體的幣值變動及其對進出口影響
,都將快速正向傳導至其他鏈內經濟體
,貨幣貶值對出口的拉動效應會被分攤
、弱化
。受外需疲軟、外貿環(huán)境惡化影響
,中國出口短期難有較大改善
。
人民幣貶值壓力釋放
8月11日,央行啟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革
。截至目前的一個多月時間里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較大幅度貶值。9月17日,美聯儲宣布不加息
,人民幣對美元近日來出現明顯上漲
。
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日前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今年8月以來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4%左右
,對歐元
、日元
、英鎊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貶值,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基本釋放完畢
。今年前7個月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6%,經歷了8月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回調
,匯率失衡的問題得到糾正。這也就是說
,人民幣已經提前應對了美聯儲加息
。
市場人士認為,境內外匯差大幅壓縮
,減輕了在岸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短期看,國內經濟下行風險等因素
,仍給人民幣帶來一定的貶值壓力,但長期來看
,境內外匯差并非人民幣匯率的主導因素
,國內經濟增速在全球范圍內依然相對較高,使得人民幣并不具備長期深度貶值的基礎
。未來隨著我國穩(wěn)增長政策逐漸顯效
、經濟企穩(wěn)回升,加之人民幣國際化繼續(xù)推進
,人民幣匯率有望重拾升值動力
。而結合我國擁有較高的外匯儲備,為央行維護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提供了充足“彈藥”來看
,預計短期內人民幣繼續(xù)貶值的空間較為有限
。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表示,從短期看
,美聯儲加息延后降低了人民幣貶值壓力
,而中國由于巨額貿易順差和相對高利率的支撐
,人民幣貶值空間相對有限
,因而資金大規(guī)模流出非常態(tài)
,而且央行有足夠能力對沖,國內流動性無憂
。
分析人士稱
,9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趨穩(wěn)
,貶值預期趨緩
,相關部門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的系列舉措逐步顯現成效。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下降
,央行被動回收本幣流動性的力度將會減輕
,有利于國內貨幣市場穩(wěn)定;央行態(tài)度明確
,也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幣流動性的合理適度
,未來短時波動或難避免,但總體收緊的風險不大
。
資金回流部分新興市場
自去年美元指數不斷走強以來
,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也都出現了相當大幅度的貶值
,如馬來西亞林吉特在過去一年累計跌幅已達22%
,創(chuàng)下17年來新低。印尼盾過去一年貶值幅度高達18%
,而新加坡元與泰銖分別貶值12%和10%。
值得關注的是
,受美聯儲暫不加息影響
,資金開始回流部分新興市場。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由于美聯儲未在今年9月啟動加息
,此前一些回流美元資產的資本開始重返新興市場。但多數機構認為
,這可能僅僅是暫時現象
,隨著美聯儲在今后幾個月內重啟加息,新興市場還面臨相當的挑戰(zhàn)
。
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部聯合主管紐曼指出
,由于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增長都“高度依賴銀行信貸”,快速貨幣貶值將導致本國銀行系統(tǒng)流動性趨緊
,從而讓企業(yè)無法獲得出口貿易所需的銀行信貸
。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美聯儲暫緩加息為新興經濟體帶來喘息機會
,未來新興經濟體資金回流美國的速度短期可能下降
;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技術性反彈,而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壓力短期下降
。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日前在國新辦發(fā)布會上表示
,商務部正在評估美聯儲加息預期對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企業(yè)對美國直接投資的影響
,初步看法是影響有限
。中國企業(yè)對美國的投資仍然會保持一個較高速增長勢頭。
貶值對提振出口作用有限
值得關注的是
,盡管人民幣自8月以來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
,但8月出口同比依舊出現6.1%的下降,連續(xù)兩個月負增長
。
任澤平表示
,出口連續(xù)兩個月負增長原因來自人民幣走勢過強、全球經濟放緩
、美元強勢導致的美國出口轉內銷等。他認為
,對美出口好于歐日
,可以佐證匯率因素對出口影響較大,匯率的高估對出口和資本流出影響均有壓力
。
分析人士認為
,應該讓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到位。以往人民幣升值過多
,特別是美元走強以來
,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被動升值,此次憑借匯改之機
,釋放貶值預期十分合理
。另外,貶值有利于出口
,建議在出口壓力較大之時增加競爭力
。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一次性大幅貶值的建議過于理想化
,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疲軟
,美元走強與美聯儲加息預期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遭遇動蕩,投資者預期混亂的態(tài)勢下
,此時貶值并不是好時機
,其不僅短期內對出口提振有限,反而會加劇恐慌
,引發(fā)國內資金外逃和多國競爭性貶值
,最終貶值幅度超出預期,資本流出重創(chuàng)經濟
,還有引發(fā)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的風險
。此次美聯儲加息推遲,也使得一次性貶值的必要性降低
。此外
,可以看到,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
,不少國家已經采取了貶值應對
。但從效果而言,在全球需求疲軟的情況下
,貨幣貶值對出口提振效果有限
。
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
,由于跨區(qū)域上下游分工和產業(yè)內貿易的普遍存在
,某一個經濟體的幣值變動及其對進出口影響,都將快速正向傳導至其他鏈內經濟體
,貨幣貶值對出口的拉動效應會被分攤、弱化
。從近期一些主要經濟體貨幣貶值情況看
,其對出口的拉動效應遠小于貶值幅度。